每當說到玉石,我們多得是在在探究它的品質,成色和市場價值,卻忽視了玉石背后堅韌品性的玩石人。正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我們的玉石文化才多了份傳奇與神秘。張毓,就是這眾多玩石人中的一個。
張毓,1962年生人,2歲隨父親來到了克拉瑪依。1980年被分配到采油一廠,后因政策變化辭去了穩定的工作。1988年,張毓開始自己創業,但因為種種原因,每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放棄。
憑著一股堅韌的品性,2006年,張毓成立了億通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克拉瑪依城市以北的山腳下,建起了別墅群。
隨著克拉瑪依玉石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癡迷于藝術的他深深迷戀上了這精美的玉石。
撿石人越來越多,能撿到好石頭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張毓開始以收購的方式收藏玉石。時間久了,張毓有很多熟識的牧民朋友,有了好玉石,他們便會托運給張毓或者直接送上門。為了收藏玉石,自2007年至今,張毓投入資金200多萬,儲藏玉石量近20噸。
在張毓家的小工作室里,有不少精品玉石?粗葑永锪宅槤M目的玉石雕件,大到雕件的寓意、小到原石的收購和年份他都可以給我們準確的說出來。
2011年,張毓建立了鼎新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張毓心中一直有個念想,要在文化事業上貢獻點自己的力量,鼎新文化公司就是他建立的一個平臺。
今天的張毓為玉石界所熟知,不僅因為他的傳奇經歷,更多的是他為推動克拉瑪依玉石業做出的貢獻。
作為中國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觀賞石協會的副會長、克拉瑪依觀賞石協會的會長,2014年,張毓幾經波折為克拉瑪依從北京申請取得了“觀賞石之城”、“金絲玉之城”兩塊分量極重的牌子,締結了金絲玉和克拉瑪依的永世情緣。
張毓認為,克拉瑪依要想成為一個全國有名的玉石之城,停留在簡單的觀賞是遠遠不夠的。要讓金絲玉成為克拉瑪依的標簽,形成一種新的旅游資源和全新的產業。
為了更好地宣傳和推動克拉瑪依金絲玉的發展,2011年,張毓專門開辦了克拉瑪依第一家雕刻培訓中心,聘請國內一些優秀的雕刻大師指導和培養克拉瑪依本地的雕刻愛好者。
張毓是一個商人,但為了克拉瑪依金絲玉的發展,他的做法更像是一位慈善家,從去北京參展,到建立雕刻培訓中心,幾乎所有的運轉資金都是張毓自己籌來的。他是以做公益的心態在做著這樣的事。
也許正是張毓的這份堅持,這份執著,這份對玉石事業深深的愛,才使他在玉石事業上擺脫了單一的經濟價值取向,讓我們克拉瑪依的玉石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轉自:中國金絲玉產業發展聯合會
本聯合會功能為: 1、中國金絲玉理論研究; 2、中國金絲玉分布情況、地質地貌、品質特色及金絲玉故事的采集和記錄; 3、記錄中國金絲玉發展的大型電視系列紀錄片《探寶》的策劃、攝制和發布; 4、為中國金絲玉產業發展的調查、研究和論證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支持; 5、維護中國金絲玉產業的行業秩序,保證產業的健康發展; 6、成為中國金絲玉各專業協會、委員會、專家學者、企業家及金絲玉愛好者溝通的平臺。 聯合會宗旨:實現中國金絲玉產業的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為金絲玉行業健康發展出力。 |